- 汤开成;孙菱;王家才;陈青枫;范月峥;石天权;李媛;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是近年来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两栖动物作为受胁最严重的脊椎动物类群,迫切需要得到有力的保护和持续的监测。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横断山区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为及时更新区域内的两栖动物物种名录、探明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基于已有的历史资料,于2023—2024年在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四个代表区域(瓦屋山、玉屏山、张村、铜厂坝)布设了62条样线,系统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及海拔分布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和独特性高,共记录两栖动物36种,隶属于2目9科19属;中国特有种14种,占总物种数的38.89%;四川省特有种8种,占总物种数的22.22%;洪雅县特有种3种,占总物种数的8.33%。从公园总体来看,两栖动物的G-F指数为0.326;从生境类型来看,天然林两栖动物多样性相对较高,其G-F指数最高(0.102),人工林和农田相对偏低(-0.260;-0.591)。地理区系上,以东洋界、西南区物种为主;生态类型上,以陆栖-流水型物种居多。已记录的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海拔400~2 704 m,有25%的物种垂直分布宽度小于200 m。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呈单峰分布模式,总物种丰富度在海拔1 200 m达到最大值,受胁物种丰富度在海拔1 600 m达到最大值。年均温、年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等环境因子共同驱动了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其中,年均温与沿海拔梯度的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阐明了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为后续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2025年02期 v.46;No.223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唐明坤;陈治兴;郑夕平;刘亮;王旭明;李波;付志玺;贾玉珍;王新;
力丘河是雅砻江中游重要支流,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雅砻江水电建设背景下,开展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研究,探讨流域景观变化驱动因素,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2006年和2022年两时期景观分布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平台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灌丛、草地和森林是流域景观的主要成分,灌丛分布面积最大,森林平均斑块面积最大,草地斑块数量和密度最高;(2)2006—2022年研究区景观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斑块面积2 390.06 hm~2、占研究区的0.46%,森林、灌丛、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向城镇、农田人工景观转移,城镇景观面积增加2 172.10 hm~2、增幅166.01%;(3)灌丛、草地、其他和森林的斑块分散程度低、斑块邻接程度高,草地斑块混合度最高,湿地斑块的形状和边缘褶皱程度最复杂、斑块连接度最高,农田和城镇斑块的形状和边缘最简单,斑块离散程度较高;16年来流域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下降,同类斑块更加分散、混合度增加、功能性连接减弱,导致流域景观破碎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均呈上升趋势;人类活动范围扩张和强度增加是流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合理控制、科学规划流域建设用地,减缓人类干扰扩张等措施,以维持力丘河流域的景观稳定。
2025年02期 v.46;No.223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宸;高梦瑶;杨洁;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城市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城市高密度核心区滨水绿地微塑料污染问题值得探讨。选取了成都市锦江生态带范围内10个城市滨水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表水和土壤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情况的系统调研,探究成都市高密度核心区滨水绿地微塑料分布和特征以及不同城市建设用地类型对微塑料污染的影响,评估微塑料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缓解微塑料污染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样本中的微塑料丰度范围为10.73 items·L~(-2)至28.33 items·L~(-2),土壤沉积物样本中的微塑料丰度范围为587 items·kg~(-2) dry weight至958 items·kg~(-2) dry weight。在水样和沉积物样本中,微塑料的主要形态为颗粒、碎片、纤维和薄膜,微塑料的大小主要分布在50~<500μm范围内。主要的聚合物类型为聚乙烯(PP)、聚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较大的地点往往具有更高的微塑料浓度。从城市规划角度考量,限制高污染潜力的土地用途(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靠近滨水绿地的分布,有助于缓解城市高密度核心区滨水绿地微塑料污染问题。
2025年02期 v.46;No.223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成立闰;肖菲菲;刘雨诗;周宇爝;黄玉梅;
为进一步说明化感作用影响机制,为未来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养护管理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制备出麦冬梯度浓度水浸提液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并对梯度浓度水浸提液处理下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数据分析。(1)麦冬水浸提液试验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 148只,隶属于14目39科。(2)水浸提液不同浓度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常随浓度增大而减少。(3)不同浓度麦冬水浸提液处理下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4)不同处理时长间,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随时长增加而降低。(5)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较之干生土壤动物对化感物质水浸提液响应更灵敏。麦冬化感作用会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植物搭配与对土壤动物的长远影响,注意栽植密度,建设可持续的园林景观。
2025年02期 v.46;No.223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赵文倩;陈丽娟;甘小洪;
通过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主食竹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研究,分析了大熊猫采食样方和对照样方内缺苞箭竹的生物量和含水量变化情况,以探讨野生大熊猫采食对缺苞箭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影响。研究显示,采食后不同龄级缺苞箭竹干物质含量均增加,且秆枝叶各构件采食样方干物质含量高于对照样方;缺苞箭竹各构件生物量在采食样方与对照样方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个体水平上,不同处理样方内缺苞箭竹在大熊猫采食后含水量均减少;在构件水平上,大熊猫采食后缺苞箭竹1年生竹秆以及2年生和多年生竹叶的含水量明显增加。结果表明,野生大熊猫采食对缺苞箭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的影响不大,采食后的竹子生物量能够通过自身生长恢复到采食前,从而持续为大熊猫提供食物资源。
2025年02期 v.46;No.223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杨东生;蔡梦阳;刘恩伯;叶茂翔;李呈翔;牟春燕;
对川南丘陵区油茶成林叶片的大、中、微量营养元素进行诊断,探明油茶的营养状况,总结叶片对各元素的需求范围,为川南丘陵区油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指导。以川南丘陵区油茶成林的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油茶叶片中的N、P、K、Ca、Mg、Cu、Zn、Fe和Mn 9种营养成分含量,采用DRIS指数法,诊断分析油茶需肥次序,利用高产组叶片养分浓度,建立油茶叶片DRIS营养诊断体系。结果表明:油茶树体需肥顺序为Ca>Zn>Mn>P>Mg>Cu>N>Fe>K;油茶叶片各营养元素含量的适宜范围为:N 10.978~15.456 g·kg~(-1)、P 0.469~1.271 g·kg~(-1)、K 0.959~8.844 g·kg~(-1)、Fe 0.076~0.257 g·kg~(-1)、Zn 8.390~24.477 mg·kg~(-1)、Cu 2.790~5.980 mg·kg~(-1)、Mn 1.151~90.485 mg·kg~(-1)、Ca 2.056~10.054 g·kg~(-1)、Mg 0.796~1.677 g·kg~(-1)。结论:川南丘陵区油茶的K、Fe、N和Cu营养元素相对充足,Ca、Zn、Mn、P和Mg营养元素相对缺乏,为油茶林施肥的同时,应该注意补充Ca、Zn和Mn等中、微量元素肥。
2025年02期 v.46;No.223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肖璐;王佳乐;王纯;陈玉姣;李真明;刘登鑫;唐丽;胡玉玲;
探索不同整形修剪与肥料组合对油茶春梢生长影响,为郁闭油茶林分丰产栽培提供依据。以郁闭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品种类型、肥料类型与修剪方式进行组合,测定来年的春梢指标、叶片指标与花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各因素对测量指标成极显著影响。品种类型对一级侧梢花芽数量、顶梢和二级侧梢叶片数量、叶片生理指标影响极显著;肥料类型对顶梢长度与一级侧枝长度、一二级侧梢花芽数量、叶片生理指标影响极显著;修剪方式对顶梢长度、叶片SPAD值、叶面湿度、叶面温度影响极显著。(2)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各处理对测量指标影响极显著。处理4油茶春梢生长良好,叶片数量最多;处理2油茶花芽数量最多;处理3油茶叶片生理指标最好。综合产量因素考虑,处理2为最佳组合方式,即在“湘林210”品种上,将其修剪成自然开心形,同时追加有机肥(2 kg)+复合肥(1 kg)。
2025年02期 v.46;No.223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贺思敏;王倩娜;赵雲竹;廖奕晴;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主要的营造者,是为城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ES)最关键的来源。然而,目前以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的ES供需研究还不够深入。利用InVEST和ArcGIS对成都市金牛区公园绿地2020年的供给、供需与供需比进行量化,评估其供给对金牛区的贡献,能否满足自身以及金牛区的需求。结果表明:(1)金牛区公园绿地的ES功能总体表现良好,特别是在生态调节服务方面,但粮食和产水供给功能贡献较小;(2)金牛区对ES需求量较大,但金牛区公园绿地对各类ES需求量相对较小,其需求量基本呈现由北至南逐渐增加的趋势;(3)除了产水服务,金牛区公园绿地的大部分ES供给基本能够满足区域内部的自给自足,但金牛区公园绿地的ES供给基本无法满足金牛区的综合需求,除了土壤保持服务外,其余ES赤字程度均较大;(4)金牛区公园绿地供需不均衡主要源于其空间分布的破碎化,以及多样土地利用类型的混合,研究区内以林地和绿地为主的大型公园绿地,ES功能表现优异,相反,用地类型复杂且建设用地比例较高的公园绿地,ES表现较差。基于评估结果提出的针对性城市绿地优化策略,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v.46;No.223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文;董蓉梅;高超平;王荣兴;
滇池是云贵高原湖区最大的湖泊,明晰其湖滨土地利用及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规律,据此提供生态修复措施使生态系统更具完整性对其他湿地具有示范作用。借助Google Earth Pro软件,基于目视解译分别勾绘出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滇池环湖路与滇池湖岸线之间的湖滨带不同地表覆盖物的斑块,统计了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变化和转移情况;同时,使用Fragstats软件对湿地斑块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湿地、草地和住宅用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转移趋势为耕地向园地、林地、草地、湿地、住宅用地及交通用地转移;草地面积明显向林地面积转移;湿地面积减少主要是转变成交通运输用地和林地。另外,湿地景观格局也呈现出破碎化程度增加、连通性下降的趋势。建议相关部门在后续的湿地修复与建设工作中充分考虑湿地的连通性。
2025年02期 v.46;No.223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雅浥;焦婉婷;杨小林;李少辉;德吉卓嘎;刘若怡;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与巨柏(Cupressus gigantea)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横断山区主要经济、生态多用途造林树种,研究其种子特性、萌发规律以及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亲缘关系较近的岷江柏和巨柏为研究对象,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柏种子的横径、纵径、厚度以及千粒质量等指标均高于巨柏种子,种子形态差异显著;2)岷江柏和巨柏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巨柏(0.0687±0.0204 mg·g~(-1))高于岷江柏(0.0459±0.0100 mg·g~(-1));3)岷江柏和巨柏种子营养物质含量相关性表现一致,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糖与粗脂肪含量呈负相关;4)岷江柏与巨柏种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巨柏发芽率略高;低温(-10℃)处理有利于岷江柏种子萌发。
2025年02期 v.46;No.223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林冠娇;刘轶凡;陈洁;颜钰;兰思仁;李霄鹤;
候鸟是陆地生物多样性中最具指示性的类群,生态敏感度极高,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候鸟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已经严重威胁其生存。因此,以候鸟栖息地保护为目标的生境网络构建工作尤为重要。通过VOSviewer1.6.20结合Bibliometrix,对2013~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计量分析,对比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梳理高频关键词,分析当前候鸟保护视角下生境网络相关研究的不同热点趋势。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可归纳为四大热点趋势,包括有候鸟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候鸟保护与适应性机制研究、候鸟生境保护与管理研究及候鸟监测与评估体系研究。2)当前欧美国家研究虽占据优势,但中国仍为热点国家之一,鄱阳湖、黄海等亦是其研究热点区域,具备天然优势,有巨大的研究潜力;3)Richard A. Fuller、Theunis Piersma等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学者,且该领域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等期刊上发文较多,昆士兰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全球迁飞网络(GFN)等是该研究的主要力量。4)基于候鸟保护视角,提出“多尺度耦合”与“多视角联合”方式衔接目前的国土规划方案,以三跨合作方式,弥补现有方法的缺陷,以适应未来不同的土地利用,这可能是未来研究重点。
2025年02期 v.46;No.223 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俊峰;
土地利用变化是碳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碳储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气候、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对于维持和增加碳储量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以烟台市为例,选取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等软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FLUS-InVEST耦合模型分析烟台市203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碳储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烟台市耕地、草地和其他用地持续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碳储量持续减少,总体减少18.01×10~6 t,耕地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用地类型。不同的情景模拟对比下,生态保护情景下的林地、草地得到增加,耕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减少,其他用地的利用程度降低。生态保护情景与自然演变情景下碳储量均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10.06×10~6 t和11.37×10~6 t,两种情景下的碳储量发展区别不大。
2025年02期 v.46;No.223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邓加林;何珊珊;陈克超;杜晋城;贾淦松;白斌;
基于国内油橄榄重要产区广元油橄榄种植较普遍存在的施肥粗放、产量较低的问题,结合叶片营养元素分析技术,设计6种施肥配方(N、P、K、Ca、Mg、B),探究其对油橄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组施肥配方(N:P:K=6:2:3)显著促进新梢生长(长度增加23.5%,较对照,下同)、提高光合效率(叶绿素总量提升16.4%)、提升果实品质(含油率提高1.8%),研究为以广元为代表的四川东北部油橄榄产区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精准施肥方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5年02期 v.46;No.22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颖;吴普侠;李群;辛云玲;董强;张麦芳;刘红彩;尹华飞;赵国平;
探究人工覆土处理后典型位置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以期对煤矸石山不同位置植被绿化工作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激光粒度仪测量,对其迎风坡面、顶部平台和背风坡面的土壤粒度参数、分形维数和粒度频率曲线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山重构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和粉粒为主,粘粒含量较低。与原状土相比,土壤砂粒含量均降低,粘粒和粉粒含量均上升,其中顶部平台土壤机械组成变化尤为明显。不同位置土壤分选均极好,偏度状况均为极正偏,峰度状况均为窄尖。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同粘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同砂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迎风坡面最低,为2.6777。迎风坡面和背风坡面较顶部平台的土壤颗粒异质程度小。不同位置重构土壤颗粒累积频率曲线在0.1 mm处大幅变陡,粒级在0.1~0.25 mm之间,粒度频率曲线斜率最大。人工覆土处理有利于煤矸石山土壤颗粒细化,可改善土壤质地。迎风坡面可能是由于风蚀影响恢复效果最差,建议加强迎风坡面植被绿化工作。
2025年02期 v.46;No.223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俐雯;石林;蔡元英;代富强;
城市公园是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公共场所和优质游憩体验。以重庆市彩云湖湿地公园为例,从环境满意度、设施满意度、活动满意度、服务质量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和重游意愿6个评价维度开展问卷调查,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山地城市公园游客满意度、重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的游客总体满意度和重游意愿较高,在不同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的游客具有显著差异;2)服务质量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重游意愿均产生显著正影响,其中服务态度为服务质量满意度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环境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影响,其中公园自然或人文特色为环境满意度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025年02期 v.46;No.223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熊驰;陈锋;杨自猛;易思荣;
报道荨麻科楼梯草属10种在我国6个省区(市)分布新记录,其中广西分布新记录有荔波楼梯草(Elatostema liboense W. T. Wang),云南分布新记录有黑序楼梯草(E. melanocephalum W. T. Wang),贵州分布新记录有微序楼梯草(E. microcephalanthum Hayata)和四面山楼梯草(E. simianshanicum W. T. Wang),广东分布新记录有长圆楼梯草(E. oblongifolium Fu ex W. T. Wang)和条叶楼梯草(E. sublineare W. T.Wang),重庆分布新记录有峨眉楼梯草(E. omeiense W. T. Wang)和歧序楼梯草(E. subtrichotomum W. T.Wang),湖南分布新记录有樱叶楼梯草(E. prunifolium W. T. Wang)和刚毛楼梯草(E. setulosum W. T.Wang)。
2025年02期 v.46;No.223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罗艳;王荟;何春梅;杨山;张国珍;王悦悦;罗晓波;
报道了四川省成都市兰科(Orchidaceae)新记录种——开宝兰(Eucosia viridiflora),并附有新记录种的描述及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陈列馆(SCNRSAEH)。
2025年02期 v.46;No.223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