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柏毒蛾种群生物学指标的研究

    隆孝雄,刘良才,周波,左谦

    根据1990~1992年观测试验,蜀柏毒蛾1年发生2代,第1代自然种群的发育历期平均116天,第2代以卵或初龄幼虫越冬,又称越冬代,平均发育历期249天。蜀柏毒蛾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越冬时期的结构也是如此。在食物充分时,雌性比稍低于雄性比;食物匮乏时,雌性比下降;雄性种群的发育稍先于雌性种群。越冬代雌成虫生殖力(平均产卵量)264粒,第1代生殖力124粒。蜀柏毒蛾的繁殖速度R=7695,实际情况下,R值要小得多,甚至小于1;因为各代各期都有死亡发生,抽样调查表明各时期死亡率从百分之零点几至几十不等;固定标准地连续调查表明大暴发前林间自然种群累积死亡率=95.35%,种群数量消长指数I=1.82,而大暴发后累积死亡率=99.49%,I=0.31。蜀柏毒蛾幼虫会因风或食物欠缺而被迫迁移,但迁移距离很短;而成虫则主动迁飞扩散。两代幼虫皆为6龄,各龄头宽体长的对数值皆依龄数呈直线增长。本文还介绍了该虫幼虫取食量,排粪量,成虫产卵历期,卵块平均卵粒数等重要生物学数据。

    1992年04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9 ]
  • 蜀柏毒蛾种群密度简易调查法的研究

    隆孝雄,左谦,宾元茂,刘亚,刘良才

    对蜀柏毒蛾低龄幼虫有虫株率(p)与虫口密度(m)进行相关分析,两者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种群大暴发时期的相关模型为m_1=9.16346〔—In(1—p)〕~(1.27004)。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时期的相关模型和m_2=4.23675[—In(l—p]~(1.03675)]经协方差分析,两者差异极显著。由此分别编制了有虫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表。实际应用时只需调查有虫株率,即可从这个关系表中查出虫口密度的估计值,而不需实查虫口数。并对误差进行了检验,其准确率80%左右。同时,对目标精度固定时的抽样数以及抽样数固定时的抽样误差进行探讨。另外对以有虫株率来检定林间蜀柏毒蛾的发生程度的序贯抽样进行了分析。

    1992年04期 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1 ]
  • 蜀柏毒蛾卵与初龄幼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隆孝雄,宾元茂,刘良才,周波

    根据m—m、m—s~2、logs~2—logm的相关分析,认为蜀柏毒蛾两代卵和初龄幼虫种群在林间呈负二项分布。其格局的结构均是以个体群结构存在,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第1代卵和两代的初龄幼虫个体群呈聚集分布,而越冬代卵期种群的个体群呈随机分布。探讨了公共K值,分析了聚集因素。

    1992年04期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8 ]
  • 蜀柏毒蛾卵与初龄幼虫种群株内分布规律的研究

    隆孝雄,刘良才,周波,宾元茂

    本文对蜀柏毒哦1年2代的卵期与初龄幼虫期在单株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调查各向各层的种群数量,分析它们与全株数量的相关关系。经方差分析与r值检验,两代卵和初龄幼虫对不同树冠方向的分配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不同冠层则有极显著性差异,卵集中于中下层,幼虫则集中于上中层;各树冠方向各冠层种群数量与全株数量直线相关极显著。

    1992年04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3 ]
  • 蜀柏毒蛾种群抽样技术的研究

    隆孝雄,左谦

    根据蜀柏毒蛾的空间格局参数及株内分布规律,参照Morris(1960)的标准和Iwao(1971)的模型,对蜀柏毒蛾种群样本单元进行选择,确定以株为样本单元,并选择平行线式,Z字形式、棋盘式取样方法,列出了允许误差D=0.05,0.10,0.20,0.50时和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表。依照Kuno(1969)模型建立了序贯抽样表。

    1992年04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初报

    隆孝雄,刘良才,周波

    1990年~1991年在中江县柏木林区对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在进行了系统观测,组建了3个生命表。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存曲线属Southwood N型,卵期和低龄幼虫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消亡因子是卵寄生蜂、越冬卵不育、初孵幼虫的生理死亡及雨水的作用。1990、1991年第1代种群增长指数为0.9066。0.2063,下代种群均呈下降趋势,而1990年越冬代种群增长指数为12.1732,下代种群呈上升趋势。天敌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中老龄幼虫以及蛹期,且随着虫龄的增大而越加显著。因此采取化学防治方法控制虫灾时,宜在低龄幼虫期进行。

    1992年04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8 ]
  • 柏木载叶量的测定与预测

    刘良才,周波,隆孝雄

    通过对99株柏木叶量度胸径、树高、冠长、冠幅、冠高比、树冠系数的调查和分析,经逐步回归筛选出柏木载叶量(y)与柏木胸径(X_1)、冠长(X_2)的相关线性方程:y=-0.91051+0.25045x_1+0.57563x_3,复相关系数r=0.8247>t_(0.01)=0.2671,且方差分析F=5.0215>F_(0.01)=4.82,说明胸径(X_1)、树冠(X_3)与柏木叶量的线性关系极显著,柏木载叶量理论值与实际值X~2检验X~2=7.6382<P_(0.01)=120.98(n=97)说明预测理论值与实际值间相符合。并编制了叶量追查表,用以指导生产以及为防治指标制定提供参考的依据。

    1992年04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初步研究

    周建华

    <正>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是我省柏木林区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的食叶害虫。1989年我们在四川省金堂县采集到一批自然病死虫,经分离、鉴定、室内毒力生物测定和林间初步应用表明:该病毒是1株新分离的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clear Polyhedrosis Vrius,简称PoNPV),该病毒对蜀柏毒蛾有较强的毒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感病幼虫的症状 幼虫吞食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取食活动明显减弱,行动迟缓;一定时间后,幼虫死亡。幼虫刚死时,呈“倒悬”或倒“V”字型挂于柏桠上;腹部体色呈灰褐色,体壁易破,流出褐色脓液,无臭味。

    1992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蜀柏毒蛾防治适期及化防效果评判

    隆孝雄,左谦,宾元茂,刘良才

    <正>本文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对蜀柏毒蛾(P.orienta Chao)1年两代各个虫期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防治适期进行了评判,并对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1.蜀柏毒蛾发生期 蜀柏毒娥在四川是1年两代,以卵和初龄幼虫越冬。1990年至1991年我们在中江继光和仓山等地,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代各个虫期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结果列表1。第1代卵的孵化进度,两代化蛹进度,羽化进度的机率值曲线如下:

    1992年04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 ]
  •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

    周建华,隆孝雄,郭亨孝

    <正>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是近年来我省柏木林区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的食叶性害虫。为了探索一条柏木林区蜀柏毒蛾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解决蜀柏毒蛾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与桑蚕业的冲突,1989年我们在金堂采集、分离到1株蜀柏毒蛾病毒新毒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鉴定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nclear PolyedrosisVrius简称PoNPV)。为了研究该病毒的开发利用价值,1990年进行了PoNPV毒力的生物测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992年04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效果研究

    周建华,唐孟佳,秦严昌,任炳才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oNPV)杀虫剂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经1992年林间2700亿PIB/公顷、3600亿PIB/公顷、4500亿PIB/公顷、5400亿PIB/公顷四种浓度和林间3600亿PIB/公顷大面积应用,其防治效果(以平均虫口密度下降率表示)分别为81.05%、81.23%、83.52%、84.29%和83.40%。存活幼虫感染率(体内镜检含有PoNPV为准)为85.00%。

    1992年04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 蜀柏毒蛾成虫期灯光诱杀实际效果的评价

    隆孝雄,刘良才,周波

    <正>灯光诱蛾不但是害虫发生期发生量预测预报的手段之一,而且是综合管理中物理防治措施的一个主要方法。在我省蜀柏毒蛾的综合防治中,灯光诱蛾是作为一种主要的控制虫害的手段在推广运用,由于灯光诱蛾常常是一盏300W的白炽灯在羽化盛期一晚上可诱几公斤的蛾子,易为群众接受,因此很快就推开普及。关于灯光诱杀蜀柏毒蛾的不同光源、不同时间等比较研究曾经有过报道(卢崇德,1984)。各地在实际应用中也总结了不少好的经验,如挂子母灯,在挂灯的地方及其周围对下一代幼虫期进行化学防治等等都是很好的增强及巩固灯诱效果的措施。

    1992年04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蜀柏毒蛾蛹期人工打击效果测定试验

    隆孝雄,刘良才,周波

    <正>人工防治方法是害虫综合防治措施之一,蜀柏毒蛾的人工防治主要是老龄幼虫期人工捕捉及蛹期人工击蛹,由于其幼虫毒毛易引起人的手、眼等处红肿,因而在综防管理中应提倡人工击蛹的方法。根据中江县广福区1990年第1代蛹期击蛹统计表,人工击蛹少的1天可击0.067公顷,多的可击0.333公顶。本文是1991年5月越冬代蛹期人工击蛹实际效果初步测定的结果。

    1992年0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0 ]
  • 芦苇在西方国家走俏

    <正>芦苇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原产于中国北方和日本,被人们称之为芒草,比其它任何燃料作物产量都高,每年每公顷可产30吨干质草。近年来,芦苇在西方国家引起关注,并大量种植。 芒草具备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的许多条件:收获时很干爽,燃烧时很清洁,每年收获一次。芒草还具有与除玉米之外的英国所有作物所不同的光和作用代谢途径。英国的作物适合在25℃以下的气候生长,而芒草则更具有亚热带植物的特点,它在强光照射和高温条件下茁壮成长,而且它利用水的效率比较高。

    1992年04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蜀柏毒蛾危害对柏木生长的影响

    刘良才,周波,刘亚

    本文对局柏毒蛾危害木胸径及材积生长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越冬代、sl代幼虫严重危害对柏木胸径及材积生长的形响将持续两年,越冬代幼虫危害程度中等显著影响当年柏木的径及材积生长,第1代危害程度中等及两代危害程度轻对柏木生长无显著影响;危害q度重的越冬代、第1代幼虫造成柏木材积损失率差异极显著,村积损失率分别为46.45%、30.5%,越冬代幼虫危害Rk中等对柏木材积损失车为17.56%。该分析结果为蜀柏毒蛾危害损失的预测及防治指标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1992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7 ]
  •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技术

    周建华

    <正>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是我省柏木林区的严重食叶害虫,发生面积高达200多万亩,给川中农区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主要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为主,化学防治虽然对抗灾有较大的作用,但却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缺陷;如污染环境、易使目标害虫产生抗性、杀伤天敌,特别是影响桑蚕业的发展。因此,采用生物防治主要是病毒防治蜀柏毒蛾尤为重要和必要。1989~1991年我们对蜀柏毒蛾的活体增殖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出了3种增殖技术,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生产奠定基础。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992年04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应用技术

    周建华

    <正>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PoNPV)杀虫剂是以PoNPV为活性杀虫成份,添加其他惰性成份,经一定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生物农药。通过1990~1991年林间应用研究:该杀虫剂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蚕安全、专一性强、流行性好、有一定特效性等特点,通过研究,总结出了该杀虫剂的林间应用方法。现报道如下。 施药机械和施药方式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施药机械用3MF——4型机动喷雾器或农用机动喷雾器。每公顷使用3600亿PIB,加水750公斤,常规喷雾。喷洒时,应仔细、全面地将药液喷到整个树株鳞叶上。

    1992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1 ]
  • 德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生产工艺

    苏志远,吴加林,黄跃,王永红,梁东瑞

    经1987年至1992年对德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杀虫剂试制研究,得出加工生产工艺,即:在增殖获得大量虫尸后,经捣碎过滤,以差异离心与NS法相结合分离提取病毒,再经含量标定后,加入淀粉、茶枯粉、活性碳、木钙粉、硫酸铜、硫酸镁助剂后制成可湿性粉剂和水剂成品。由此成批生产并应用于10余万亩生产防治,效果为73.5%至98.0%。

    1992年04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竹材漂白技术试验报告

    徐凤鸣

    <正>竹材是一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已大量用于造纸,人造板,建材,日用工艺品等。由于竹材含有大量的糖分,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最易遭到各种真菌的腐蚀。产品一旦发霉,就失去了原有的色泽美和经济价值、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所于1989年3月开始进行研究试验,采用氧化漂白的方法,处理各种发霉的竹筷500支(双)。 试验材料和方法 药剂:1.H_2O_2(含量30%)过氧化氢、又名双氧水。过氧化氢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优良的漂白药剂。由于双氧水分解产生态氧〔O〕,因而引起漂白作用,其反应为H_2O_2→H_2O+〔O〕。纯净的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它是漂白中的主药剂。

    1992年04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 武功山发现为害国外松的新害虫

    <正>1991年7月,在我场社上分场垅上国外松(湿地松、火炬松)林内发现一种食针叶的大型幼虫,幼虫体长10—12cm,宽1.2—1.5cm.经省森防检疫站鉴定为波纹杂毛虫〔Cyclophragma undans(Walker)〕。我场对此虫进行了饲养观察,发现它喜食国外松新鲜叶,亦取食橡子、杜鹃、(?)木、月季等的叶子,食性较杂。幼虫期长,食量大。9月上、中旬化蛹,10月羽成化虫。据报道,该虫曾见于南昌、奉新、宜春等地,寄主主要是栎类和马尾松,危害国外松尚属首见,应引起高度注意。

    1992年04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四川林业科技第13卷总目次

    1992年04期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