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仲人工林林分直径分布研究

    李荣伟,覃志刚,潘攀,朱志芳

    :以偏度、峭度为指标研究了杜仲林分直径分布特征 ,分别采用韦布尔函数和Logistic函数模拟了杜仲林分的直径分布 ,分析了分布参数估计值与有关测树因子的相关性 ,建立了分布参数预测模型。精度检验和比较表明 ,本文提出的 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模拟杜仲林分直径分布效果较好

    2000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93 ]
  • 森林对降雨径流的调蓄转换规律研究

    雷孝章,王金锡,赵文谦

    本文通过分析森林不同层次对降雨径流的调节转换规律 ,建立相应模型 ,并根据不同尺度下坡面流的产汇流特点 ,建立流域森林水文模型。从四个流域的模拟结果看 ,森林对流域降雨径流调节、转换和传递规律明显

    2000年02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0 ]
  • 竹亚科若干新分类群

    易同培

    本文介绍了四川西部竹亚科若干新分类群 ,描述了宝兴巴山木竹、短鞭箭竹、墨竹、泥巴山筇竹、屏山玉山竹、短毛玉山竹等 6新种 ;介绍了天全方竹以及半耳箬竹的新组合 ,半耳箬竹原变型和花叶半耳箬竹新变型

    2000年02期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8 ]
  • 冷箭竹更新幼龄芽种群的数量统计

    周世强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冷箭竹更新幼龄芽种群密度平均为 39.8株 /m2 ,各龄级基株的芽种群密度排序是 1 1年生 >1 2年生 >1 0年生 >9年生 >8年生 ,无性系种群仅 1年~ 7年生植株具有发芽能力 ,且主要集中于 2年~ 5年生的无性系小株 ,呈现出3年生 >2年生 >4年生 >5年生 >1年生 >6年生 >7年生的动态格局。不同林分类型和海拔高度的冷箭竹芽种群密度各异 ,就林分类型而言 ,岷江冷杉—冷箭竹林数量最高 ,铁松 +红桦 -冷箭竹林次之 ,铁杉 +糙皮桦林最低 ;对海拔高度来说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 ,冷箭竹芽种群密度呈递增趋势 ,仅局部地区因生境条件制约和野生动物的影响而降低

    2000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5 ]
  • 对四川林业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杨西岳,慕长龙

    本文用数据论证了四川省现在实施的三大林业工程的成绩和问题 ,提出了三大林业工程建设的相应对策

    2000年02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7 ]
  • 峨眉冷杉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宿以明,刘兴良,向成华

    :通过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峨边林区的峨眉冷杉 ( Abies fabri)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的测定和研究 ,据调查数据 ,应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估测峨眉冷杉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35年~ 36年生峨眉冷杉人工林分生物量平均为1 95.70 4 t· hm- 2 ,净初级生产力为 9360 .4 kg· hm- 2· a- 1 ,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 1 73.1 0 0t· hm- 2 ,净初级生产力为 84 74 .6kg· hm- 2 · a- 1 ,乔木层净同化率为 36.1 g· m- 2 · a- 1 ,叶面积指数为 2 3.5m2 · m- 2 ;林内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生物量的 0 .3%、0 .1 %、0 .2 %和 1 1 .1 %。同时测定和分析了峨眉冷杉人工林分的产量结构

    2000年02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76 ]
  •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体系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黄礼隆,唐光

    采用定位、半定位和调查 ,对不同森林类型和防护林体系的蓄水保土功能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防护林体系建成后 ,森林覆盖率由 8%~ 1 2 %上升到 2 4 .7%~39.9% ,坡面地表径流量减少 62 %左右 ,浸蚀模数减少 4 3.9%~ 54.7% ,土壤蓄水量每平方公里增加 2 2 2 36.1 m3,成林比幼林蓄水功能提高 5%~ 1 0 %。

    2000年02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1 ]
  •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计量评价

    蔡小虎,彭培好,王金锡

    通过对长防林 (川江部分 )一期工程林所涉及的六个流域不同工程林类型的定位测定 ,结合林地生物量及生长监测资料 ,较为全面地对一期工程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计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所造 2 4 4.6× 1 0 4hm2 森林 ,单位面积生物量为 1 7.38t/hm2~ 2 2 .91 t/hm2 ,平均值为 2 0 .4 3t/hm2 ,净生产力为 2 .0 5t/hm2· a~ 2 .34 t/hm2·a,平均值为 2 .2 2 t/hm2 · a。其中 ,针叶林、阔叶林、小灌木林、草地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为 2 2 .0 0 0 t/hm2、2 5.370 t/hm2、7.677t/hm2、9.1 30 t/hm2 ,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 2 .390 t/hm2· a、2 .756t/hm2 · a、1 .535t/hm2 · a、9.1 30 t/hm2 · a。一期工程林总生物量已达 4 1 1 9.9× 1 0 4t,其中长江上干流、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金沙江分别为 886.76× 1 0 4t、4 36.62× 1 0 4t、661 .70×1 0 4t、81 9.66× 1 0 4t、799.86× 1 0 4t、51 5.32× 1 0 4t

    2000年02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0 ]
  • 藏柏引种造林研究

    曹文忠,张康,李绍元,李学勤,侯大彭

    藏柏原产西藏东南墨脱、林芝及印度北部等地 ,是珍贵的速生用材树种和庭园观赏树种。仁寿县引种藏柏从 1 987年开始 ,历经 1 0年 ,经观测在我县引种造林生长良好 ,抗逆性强 ,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 ,均优于乡土树种四川垂柏 ,可在我县海拔 350 m~ 988m之间的紫色土壤和微酸性黄壤上发展。秋季用营养袋苗造林 ,成活率可达 95% ,该树种已在我县工程造林中作为优化树种推广 ,截至 1 996年底全县引种造林 34 78公顷

    2000年02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5 ]
  • 藏柏幼苗生物学特性与墨西哥柏和川柏的比较

    李晓蓉,熊大国,何志辉,肖喜元,黄攀

    :本文通过对西藏柏木幼苗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和西藏柏木与墨西哥柏、川柏对比结果 ,说明广元市引种西藏柏木是成功的

    2000年02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 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与进展

    孙丽华,朱翔

    生物技术自七十年代崛起以来 ,发展异常迅猛。现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人类经济发展及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在农业上将导致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并已渗透到林业科技与生产的许多领域 ,尤以林木的遗传改良及良种繁育效果突出 ,在某些方面开始形成新的产业。本文就生物技术对林木遗传改良的应用及进展从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三个水平作一综述

    2000年02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60 ]
  • 经济灌木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途径

    陈继红,邓玉林

    介绍了我国灌木林资源数量、分布及类型特点 ,在分析经济灌木产品开发利用途径基础上 ,提出保护与利用现有灌木林资源的可持续对策

    2000年02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7 ]
  • 川中丘陵区水土保持林技术参数研究

    许钊,张仕才

    本文针对川中丘陵区南充市的特点 ,以该市七个县 (市、区 )为典型代表 ,从水土流失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出发 ,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 ,对防护林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 ,合理利用 ,并得出了研究结果

    2000年02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2 ]
  • 德阳市九顶山野生动物资源及保护

    喻晓钢,郑雄,李文秀,王肖华,郑达龙,简基伦

    本文通过对德阳市九顶山野生动物种类、分布、栖息环境和保护现状的调查 ,分析野生动物在该地区生存繁衍前景 ,探讨加强保护该地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环境的策略 ,为政府制定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000年02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 红龙湖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特点及其开发

    杨克珞,史军义,范继才

    四川省红龙湖森林公园是经四川省林业厅 1 997年 1月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该森林公园位于川黔边界的古蔺县境内 ,规划总面积 4 60 0公顷。公园地理环境独特奇险 ,植被繁茂 ,古木参天 ,景观秀丽 ,环境幽静 ,气候清凉宜人 ,奇峰怪石密布 ,高峡平湖罗列 ,奇禽异兽众多 ,具有很高的森林旅游开发价值。据调查 ,红龙湖森林公园内现有自然景点 4 7个 ,人文景点 3个。其中 ,山石景 1 4个 ,水景 1 7个 ,植物景 1 0个 ,动物景 3个 ,气象气候景 3个。依据风景资源的优美性、自然性、多样性、历史性等风景景观要素 ,参照国内著名风景区的景点分级 ,采用直观比较法对各景点进行分级评价 ,其中一级景点 5个 ,二级景点 1 7个 ,三级景点 2 8个。根据公园内的风景资源特点 ,自然分布状况以及时间景象特征 ,将公园划分为旅游开发区和生产经营区。旅游开发区面积 30 0 0公顷 ,分为红龙湖、白龙洞、青龙湾、红龙堰、九龙岭和新街坪六个景区 ,并设有三个各具特色的接待区 (点 )

    2000年02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关于开展森林分类区划工作的思考

    吴志文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 ,是转变林业体制和发展模式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是推进林业快速发展的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 ,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建立“两大体系”的客观要求。而森林分类区划工作则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性工作 ,是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直接关系到林业发展和林权所有者、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必须认真思考和开展森林分类区划工作

    2000年02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加快母树林基地建设 夯实天保工程造林基础

    钟祥清

    建设优良母树林基地 ,提供大量的优质种子 ,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基础

    2000年0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四川省的木本蔬菜资源

    马丽莎

    四川省经济植物种类繁多 ,资源丰富 ,产量可观。采集野生和栽培的经济植物 ,历来是山区农民副业生产的主要项目之一。它为繁荣山区经济 ,改善人民生活 ,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其中经济价值较大 ,蕴藏量较多 ,分布广泛的就有蔬菜植物。蔬菜植物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副食品。蔬菜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份不仅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肌体代谢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源 ,同时还可调剂膳食风味 ,特别是改善都市居民的饮食结构。通常人们食用的蔬菜多为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较少见。四川省可供食用的木本蔬菜 (包括野生和载培的 )约有 2 8种 ,均为常见的茎、叶类 ,种类数量较多 ,居民亦有采食习惯。这些木本蔬菜的主要特点是 :维生素含量较高 ,农药和化肥污染少 ,基本上不含对人体有毒负作用的生物碱、氰甙、强心甙等 ,比较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各种企望与追求 ,而且生长周期长 ,一次栽植 ,多年受益 ,具有明显的潜在开发价值。本文对四川省的主要木本蔬菜植物的分布情况 ,采收时间、利用部位及加工处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简明的论述 ,将有助于对这类木本蔬菜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促进其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 ,以使造福人类社会

    2000年02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3 ]
  • 退耕还林有关问题的思考

    周泽贵

    本文提出了退耕还林要与调整林业经济结构相结合 ,注重科技的投入 ,坚持走群众路线和注意目标的系统性 ,连续性等有关问题的思考

    2000年02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6 ]
  • 下载本期数据